金玉良緣給人一些橫刀奪愛的認知,但上不到有違道德的層面。不過,也不那么光明正大。不然,一開始,寶釵也不會逃避。
第二十七回,芒種節(jié)時,眾人都在園內玩耍,獨不見黛玉,寶釵自告奮勇要喚她去,卻在門口見寶玉進去了,寶釵因想到寶黛二人多不避嫌疑,黛玉素多猜忌,便抽身回去。第二十八回,寶釵因母親對王夫人等曾提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等語,總遠著寶玉,又見元春所賜自己的禮物與寶玉的一樣,心里越發(fā)沒意思起來”。
寶釵想逃避,但感情來了,理智會退居前線。寶釵的行動告訴讀者,寶釵逃避不了。第三十四回,寶玉挨打后,寶釵先送藥丸,后去探望,在寶玉面前“軟怯嬌羞,輕憐痛惜”,第三十六回,寶玉睡榻旁,忘情繡鴛鴦等都是明證。
有人常用金玉良緣去攻擊寶黛愛情,其實二者的實質是一樣的。不管黛粉多么推崇寶黛愛情,寶黛愛情都不光明正大,無論釵粉如何宣揚金玉良緣,金玉良緣也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兩種情緣的角逐,說到底,都是閨閣之中小兒女之間的私情,后院婦人之間上不得臺面的權利之爭。
寶黛愛情,好似一直是地下的,但實際如果沒有長輩的認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王熙鳳,薛姨媽敢拿出來說事嗎?關于金玉良緣,好象一直有人認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人,其實也是一種誤解。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要經(jīng)過媒人提親,父母的公開認可。而金玉良緣只是薛姨媽對王夫人私下里說過女兒的金需要找一個有玉的來配,卻并未見王夫人的答復,更不曾有賈政的只言片語,哪里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總之,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悲劇中,雖然都屬于地下情,但從先來后到,情感歸屬方面,寶釵的參與,雖上升不到道德層面,卻都有讓人詬病的地方。